注:文章内容可能因本人学识或能力有限,如有发现不足可文末留言。
坠落、掉入无底洞是快乐的,只有当达到地面、触底时才是痛苦的,这个过程就像是跳伞或自由落体一样,但人们往往把掉入无底洞和痛苦画等号。
一直处于“不知道”的状态也是快乐的,当想变得知道时痛苦就来了。如果你可以带着意识喜悦地活在“我不知道”里,那么知道就离你不远了。人类智慧的本性决定了,你不能带着“我不知道”这四个字活着,求知的渴望会一直在你的内在,你会发现你(与生俱来)的智慧会想办法去知道尽可能多的东西。
那么,看到“我不知道”又有什么问题呢?(它是问题)只是因为你活在一个重视知识而忽视探寻的社会中 。知识只是一些事物的累积,并且其中很大部分是你下的结论。即使是所谓的科学也是每隔两年就改变对所有事物的看法。这是因为你无休止地从一个结论到另一个结论。宗教人士只是始终呆在一个结论里,科学家们则是从一个结论到另一个结论,这看起来像是在进化——某种程度上也确实如此。
从根本上来说,为什么人们总有如此大的需要,去对每件事下结论呢? 当你问:“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时,你想要对生命是什么下结论。 对于你和我,生命的结局、生命的最后一幕都是一样的。 一旦你寻求结论,不知不觉你是在寻求死亡。 这就是从你小时候到现在一直在发生的事情。当你没有结论时,你会带着极大的好奇和投入看待一切。但如今因为你已经有结论了,“哦这个是树,这个是蝴蝶,这个是这个,那个是那个,” 所有的一切都会随着一个又一个的结论被摒弃掉。
一个知晓了空无所带来的无限狂喜的人,对他来说,思想和情绪的滋味很寡淡,一个持续深陷于思想和情绪、是与非的人,处在生命的二元之中,因为他无法知晓更多了,他不知道如何超越这个,他不得不称颂二元,他不得不讴歌二元,他不得不将其捧到最高。
早上在练习阿斯汤加瑜伽单腿站立手抓大脚趾侧转的时候,头转向右侧,眼睛看向白色墙面时,重心不稳了,墙面是白色的,没有具体的凝视点,目光就不集中了,其实就是大脑进入了无底洞,但身体却本能的晃动了,具体是大脑的恐惧,进入无底洞或深渊,大脑会本能保护身体、制造恐惧感。但内心反而是快乐的,这很有意思。可能,进入空无、掉入无底洞、保持不知道状态、进入不确定环境,都需要练习吧,让身体慢慢适应。
- 我的企业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微信公众号
- 健康知识分享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2021年3月29日 下午10:27 1F
战友这篇哲思没有太看懂,但是「一直处于“不知道”的状态也是快乐的,当想变得知道时痛苦就来了。」最近却是深有体会…年轻朋友曾经调侃,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真的会很轻松…可是不努力轻松的背后,总有一刻会变成跺脚的焦虑,不扯了,搬砖去了。
2021年4月6日 下午3:47 B1
@ 陈 感谢战友的点评,文章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就是不下定论,让自己处于不知道的状态,悬置状态,悬置判断,战友感兴趣的话可以去看看皮浪和休谟的怀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