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简单三步,例如你为什么会把「三观不合」当成问题?

李, 元坝 成长感悟评论2,6192字数 2996阅读11分33秒阅读模式

解决问题的简单三步,例如你为什么会把「三观不合」当成问题?

这篇文章是以前记录的关于伴侣间如何解决“三观不合”的一篇文章,这个过程中涉及的思维模型很不错,分享给你。

第一层,在解决一个问题之前,我们最好先反思一下,问题是如何提出来的。运用相关专业知识,重新定义问题。

问问自己,你为什么会把「三观不合」当成问题?

别小看这一点。有人说了,三观不合当然是问题,很多夫妻为它闹得不愉快。但逻辑可以是反过来的:夫妻为三观不合闹得不愉快,是因为他们相信这是问题,所以不得不通过争吵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你是不是觉得哪里不对了?它是问题,只是因为我们相信它是问题?这就是标准的循环论证。

实际上,这里有一个语言上的伎俩。「三观不合」是一个在网上很流行的说法,而这个说法会流行,就是因为它激起了大部分人的警觉。「三观」给人的感觉,是一些非常根本的判断,「不合」的感觉就是不合适,彼此冲突。连在一起就会产生一种误导:两个人在根本性的判断上相互冲突,很可怕!必须解决!

同样是这件事,我们可不可以换一个说法

差异是普遍现象,而夫妻之间大部分差异,还上升不到「三观」的程度(否则他们牵手成功的基础都不存在),大多数情况下,其实只是夫妻双方在选择偏好、观念、兴趣等方面有所不同。注意,是不同,而不是「不合」,甚至还可以把它称为「多元化」。这些词在说的都是同一件事,但多元化是正面的,不同则是中性的,不合是灾难性的。说法不同,你的感受立刻就不一样。如果把三观不合解读为,一对夫妻在观念、想法、兴趣、对未来的规划等方面,存在多元化的偏好,你看了还会如临大敌吗?

所以,先不要自己吓自己。把问题换一个包装,它可能就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

第二层,是不是只有一种解决方案?

「三观不合」这个说法的另一个副作用,就是让人把「三观统一」当成出现差异后,唯一的解决方案。它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的思路变得狭窄了。我们怎么做才能统一呢?那些偏好上的差异又不是数学题,有明确的对错。假如非要统一,只能是:要么你妥协,要么我迁就——反正总有一个人会不太爽。

就像你提出的,你喜欢看剧,你丈夫喜欢看人文方面的纪录片。如果硬要丈夫陪着看剧,他没兴趣。一起看纪录片呢,你又要犯困。

问题是,谁规定你们必须一起看同样的东西?

家里又不是只有一块屏幕。规定只存在于你的头脑中:我和丈夫必须统一行动,统一步调,否则就是「不合」。这就是我说的,我们只剩下「统一」这一种解决方案,至少需要某一个人妥协。

那么,对待差异,如果不是非要统一,还有别的思路吗?当然了。我们一直说求同存异,就让差异一直保留在那里,不解决,这也是一种解决思路

不过,我更推荐的一种办法,叫做「互补」。

互补的意思是,两个人的差异,相互补充了对方的不足之处,整体上达成了更完满的状态。在这里,差异不但不是坏事,反而可以是一种优势。互补最好的例子,就是郭靖和黄蓉。他们的差异大不大?比纪录片和看剧的差异可大多了!甚至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一个木讷寡言,一个才思敏捷;一个宽厚质朴,一个玲珑剔透。然而,他们刚好从对方身上看到了自己所不具备的东西。而且他们很会欣赏对方的这些不同点。郭靖从黄蓉那里听了一首喜欢的诗,就学着念。黄蓉也特别佩服郭靖的待人诚恳,用人不疑。两个天差地别的人,秀恩爱秀了一辈子。

你看,谁说差异非要统一成一致才好?

有人说了:虽然你说三观不合不是问题,两个人的差异可以互补、坏事变好事,但这些说法都是纸上谈兵。现实生活中,我可不觉得它真的可以实现——我跟另一半遇到差异,还是会不欢而散,我还是觉得它会严重影响感情不合。

这是我们要解决的第三层,方法层面

方法建立在认识的基础上

有了第一层和第二层的认识之后,我们再来理解,把「差异」或者叫「多元化」,看成夫妻关系的一种常态,接受一个现实,就是:对方身上有自己不认同的部分。从互补的角度让它们产生好的作用,需要一种能力,我把它叫做:与「不同」合作的能力,就像其他能力一样,需要练习和培养。

意思是:一个事物或者观点或者选择,跟我想要的不一样,我不认同它,但同时我可以与它和平共处,还能从它那里获得我需要的好处。这种能力在这个时代太稀缺了。大家遇到不一样的事物,第一反应就是攻击。所以一个人把这种能力修炼到极致,可以天下无敌。——不是说他的敌人都打不过他,而是说他根本没有敌人,不管什么人都是伙伴、朋友。

生活中怎么训练这种能力呢?有几条简单的建议:

1,从语言习惯改起,遇到差异慎用「但是」,多用「同时」。「你看重家庭,但是我追求事业」,仔细品这句话,就会有竞争排斥的味道。转折会潜在地定义孰轻孰重,暗示一方的偏好不如另一方重要。如果换一个词,改成「你看重家庭,同时我追求事业」,双方的偏好可以平等共存,就更容易形成合作和互补。

2,同样是语言上的转换。提到对方的偏好时,尽量用积极(或者至少也是中性)的表述方式。我们对不认同的事物常常用评判或轻蔑的语气,这就在无形中挑起了争端。你喜欢努力工作,对方喜欢打游戏,你要学会把游戏叫做「娱乐」「放松」,而不是「沉迷」「不务正业」(因为我们的语言会不自觉地透露我们的态度)。

3,明确无误地向对方传达,你接受并尊重他跟你不一致的部分,让对方相信,你不认为这是问题,你也无意要对方妥协。Agree to disagree。

4,如果对方觉得不一致是个问题,要求你改变,你也要明确让他知道,有些偏好是无法改变的。这不是对他的拒绝,也不会影响这段关系。你要让对方知道,你有多在意这段关系。保留不同的偏好,对你们两个人都是好事。

5,虽然偏好无法改变,但有时你也愿意为对方做你并不擅长或喜欢的事。你不需要一直这样做。但是偶尔为之,会让对方感觉到,比起具体的事,你更在乎跟他的关系。

6,向对方讨教和学习一些你不擅长的事物,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他的那些你暂时不能认同的特点,把这些看成自己的局限,并通过对方补足。

7,在具体的行为选择上,不要陷入「二选一」的思维定势。纠结时提醒自己:为什么不可以两个都要?「两个都要」可以解决掉70%的纠纷

8,遇到确实只能二选一的情况,要跟对方讨论一个公认的「决策机制」。无论是掷硬币还是划拳,或者各自划分领域、轮流做主,还是谁洗碗就听谁的……都可以。你们不一定要同意对方的决策,只要你们都同意这种决策机制。

9,在决策机制方面,我想特别推荐一种方法,来自经济学家史蒂文·兰兹伯格:由意愿更强的那一方来做选择——意愿用金钱来衡量。方法很公平:夫妻各自在纸上写下愿意为自己的选择支付的费用,出价高的那个人可以做决定,同时必须向输掉的一方做出全价补偿。仔细想想这个方法,真是太聪明了。

10、除了这些建议之外,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心法——任何时候,如果你和对方因为「不同」而产生了不愉快,请不要认为这一切是「不同」带来的。请相信,只要我们在意彼此,求同存异,所有的「不同」最终都可以导向「合作」,不要用一句「三观不合」就草草定论。

松浦弥太郎在他的那本名著,叫《一百个基本》里面就讲过一段话:“经常会有钱不够、时间不够的情况,但不要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在忍不住要说的时候,强行咽回去。我觉得这些话无论如何都不该说出口。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内推进事物的前进,是自己的责任。”你看,这就叫接受约束条件,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如果你没有一个建设性的更优选择,就不要随便批判现有的方案。现状总是会有问题,但是现状往往也是各种问题的最优解。所以,先接受约束条件,先做事情,“立”起点什么,新的东西做出来了,“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你看这段话也在告诉我们,接受约束条件,应对真实世界的挑战。

但是,2019年,我偶然看到了关于柳比歇夫的一些资料。很震惊。你知道吗?柳比歇夫一天工作的时间不过4个小时。他认为,如果一天工作少于四个小时,那么证明今天的工作没有达到效果。但是,如果多于四个小时,这种工作的时间效能其实是下降的,还不如用来休闲、娱乐、通讯、写信、交流、甚至睡觉。

我看到有资料说,柳比歇夫每天睡觉的时间都要有10个小时。你看,仅仅从时间上讲,他工作的时间仅仅是上班族正常时间的一半。他一点也没有自虐啊,他这是溜溜达达地过了一生。但是做出来很多学术成果。

奇怪吗?其实仔细想想也并不奇怪。他通过做时间记录,把自己单位时间的利用效率提高了而已。就像德鲁克说的:“如果你计算一下你的时间,你会发现自己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没有意义的事情上。”咱们扪心自问,做一件工作,有多少时间是花在这个工作上?多少时间在看手机、刷微博、走神、聊闲篇?我们的时间完全可以拧出来大量的水分。该工作时工作,该娱乐的时候娱乐,其实效率会提高不知道多少倍。

我的企业微信
微信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微信
微信公众号
健康知识分享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weinxin
我的公众号
 
李, 元坝
  • 转载请注明:解决问题的简单三步,例如你为什么会把「三观不合」当成问题?
  •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