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自然的角度、生命生存与延续的角度,去看人类的一些行为。比如说寻找另一半、生儿育女等等行为,从底层来说其实是为了人类物种的延续。这是最根本的动物的本能。
就像大马哈鱼需要从4000多公里外游回出生地产卵孕育下一代一样。在洄游的过程中,大马哈鱼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险阻,需要跳跃瀑布逆流而上,躲避灰熊的捕食等等。一千条大马哈鱼中大概只有四条能成功回到出生地产卵,也就是说对于每一条大马哈鱼只有千分之四的概率能回到故乡产卵。但即便是这样,没有一条大马哈鱼放弃,除非它死亡了。最终能顺利产卵的大马哈鱼,可以说是“精英”中的“精英”。
对于大马哈鱼来说,它能一直生存到现在,也得益于它这种物种存续方式,千分之四的生存概率筛选下来的都是优良基因。当它们遇到那些困难时,不会像人类一样选择退缩,它们只会本能的去挑战面对。最后要么牺牲了,要么通过了。
正验证了达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最终能生存下来的物种是大自然的选择、能适应环境生长的物种。
从底层看,人类是大自然中的一个物种之一,同样也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规则,我们人类延续至今,保留了很多本能的特征。比如说:看到蛇、蝎子就会害怕,甚至会不加思索的做出反应、危机时刻父母会不加思索的保护孩子、等等,都是为了让生命延续下去。
物种存续是大自然中最根本的一条规则,自然界中任何物种的生存都是在践行这条规则,大马哈鱼洄游就是如此,人类也是如此。特别是人类品尝到美食、行周公之礼时的那种愉悦、满足,其实都是设定在基因里面的程序固定执行的结果,做了某些有利于人类物种存续的活动,大脑本能的释放多巴胺,让你感觉到快乐。目的就是让后代延续下去。
随着进化,在此基础上衍生出了其他更多的本能,比如说“贪婪、暴食”、天主教中的“七宗罪”、佛教中的“贪、嗔、痴”等,都是随着人类的进化而衍生出来的符合“物种存续”这一条规则的特征。人类这些本能特征也是在淘汰劣质的人类,人类同样也需要传递优秀的基因下去,淘汰不良基因。
不管是天主教中的“七宗罪”,还是佛教中的“贪、嗔、痴”,描述的就是“物种存续”中的一些规则特征,这些规则筛选掉了那些不合格的基因。
当你从“物种存续”这一底层视角去看人类的各种行为、各种文明,其实就很好理解了。因为所有发生的一切,就为了人类这个物种能存续下去。都遵守“物种存续”这一条原则。
现在清楚了“物种存续”是万物生存的第一原则,再来看你的人生、别人的人生、人类历史、生物历史的时候,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至少输和赢、成功和失败这些你认为天经地义的答案都是有问题的。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中。”当你从物种存续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时,就会有不一样的理解了。因为我们一直都在执行“物种存续”这一条原则,只是我们自己不自知而已。
虽然身处于枷锁中,但站在物种存续的角度,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建设自己,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淘汰。
建设自己,需要用实际的行动去实施,而不是一直活在幻想中,等着美好的事情发生。比如你每天想着自己的身材能不能变好点,但你不去健身房锻炼,不改变生活饮食习惯;每天都是像原来一样生活,身材变好基本是不可能的。
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健身都是在建设自我中不错的一个选项,它会让你的身体变得强壮有力、体态匀称、精神饱满。更符合“物种存续”的原则。
其次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多样性,比如说平时去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周末在约朋友去登山之类的。像我就比较喜欢练习瑜伽、看书、写文章。
这其实是体现出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对人一生的影响,好的生活方式会塑造你成为更优秀的人,以及影响到你的后代。更符合物种存续的原则。
附大马哈鱼洄游纪录片:
- 我的企业微信
- 微信扫一扫
-
- 微信公众号
- 健康知识分享微信公众号扫一扫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