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我参加刘玄老师分享会前的整理稿,下文简单回答了我的看法和我收集的一些网友观点。
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依然需要阅读?
我的回答:学习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所以,不存在时代性的问题。
网友回答: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2457959230500245
周总理说: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奥巴马说:为了每个人对自己应尽的责任而读书;
李嘉诚:读书虽然不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但它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机会;(某些人说)我是个俗人,我读书真的只为钱。
读书有时不仅仅是为了获得知识,而是获得一种对价值的客观判断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阅读书籍才能获得。
书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传承,是人的心灵的交谈,读书使之脱离自然状态,是心智的成长,使之更接近于理性的人。
如何找到自己想读的书?
我的回答:以前刚好听到了美国比较神话学家约瑟夫·坎贝尔的读书方法:如果你看了某一本书挺吸引你的,你就把这本书的作者的所有书买来看,并且可以去看该作者看的书,以这种方式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样挺好的,这相当于以自己感兴趣的点开始构建整个知识网络,是一种积极主动学习方式。
网友回答:
原文链接: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74604159282345884.html
找书方法:
①找这个领域的专家,学者,或者优秀的人(上司、同事、朋友等),请他们推荐;
②找权威书单,每个领域,都必会有一些专家和达人开列的书单;
③根据自己读过的喜欢的书,向外延伸;
④根据自己阅读过的书,或自己喜欢的书中提到的书的名字寻找;
⑤根据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判断选书。
如何判断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
我的回答:适合自己的书,你看了之后总能引发你的共鸣,这种共鸣可能是你过去经历的一些事情,或是对你有启发的观点想法,或是这本书很吸引你继续看下去,如果没有以上这些表现,私认为目前还不适合你。
网友回答:
原文链接:http://www.linweis.com/lin/10333.html
先确认一点:世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别相信任何宣传和书单。世上没有非读不可的书。
何况,也读不完。
人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逐无涯,殆矣。
所以人只能跳着读,读适合自己趣味的书。
找到适合自己趣味的书,事半功倍。因为人读书会慢,许多时间,其实都耗费在犹疑,“这书不好看啃得好辛苦”、“哎呀读这本书应该挑个好时间,我现在先读点闲书”……类似于此。适合自己趣味的书,简直废寝忘食,仅有的烦恼反而是:唯恐过快读完。
找适合自己趣味的书,很简单:顺藤摸瓜。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卡尔维诺、奥威尔、马尔库塞、杜拉斯这些名字,是我小时候读王小波时看到的。
比如,我第一次知道胡安 鲁尔福、科塔萨尔,都是打马尔克斯那儿知道的。
我第一次知道菲茨杰拉德、钱德勒和卡佛,是从村上春树那儿。
好作者被人民推拥,更好的作者被好作者们推拥,好比论文引用率一样。
书商、腰封、出版社可能是骗子,但大师不会。
所以,你找到一个好作者,可以顺藤摸瓜揪出一大串来。大师们的眼光普遍低不到哪去。
找自己喜欢的作者,翻他的书,找到任何他喜欢的作者,顺着去读,一定有大收获。比如,你喜欢王小波,那他喜欢的卡尔维诺和莫迪阿诺,一定合你口味;你喜欢汪曾祺,那他推崇的林斤澜、他师父沈从文,一定让你爱不释手。如博尔赫斯、纳博科夫、哈罗德-布鲁姆这些人,写点小散文都喜欢提大堆名字,你按着作者找,一逮一个准。
好的作者就像窗口,通向无数其他的作者。
原文链接:https://wenku.baidu.com/view/98d1631bee06eff9aef80746.html
一、豆瓣上找书
1、加入和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有关的小组 譬如自己在寻找关于拖延症的资料的时候,加入了我们都是拖延症小组。
2、看书评 还是以拖延症为例,以“拖延”为关键词搜有关的书籍。然后就用穷举法吧,一本一本的看下去,差评和好评都要看,如果自己感觉比较靠谱(这个自己把握)就可以入手了。
3、关注学习型的友邻 豆瓣上一大群优秀的彪悍的无敌的让人敬佩的学习型友邻,有的关注互联网,有的关注时间管理,有的关注心理学,诸如此类。
4、关注作者 一般情况下,好的作者写的书都不会太差,所以关注相关的作者继而选择书籍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二、博客
这个主要看楼主对“书”的定义了,其实很多作者的文章和知识结构都是比较系统的 从自己的博客里直接选材然后略加修改然后集结成书的。 看这些博客可能获得的知识也不亚于书籍吧,当然这些博主一般都会推荐一些有关于他们关注的方面比较好的书。
三、相关的论坛
为什么阅读之前需要问问题?
我的回答:带着问题去看书,会在看书的过程中让注意力聚焦在跟问题相关的地方,但这样做的另一面是,可能关闭了头脑的开放性,让我们只注意到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网友回答:
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485401884/
第一个问题,你相不相信?这个问题为什么排第一,因为它最重要!不论是读书还是工作,与人相交,这个问题都是第一位的。你要是不相信你所学的,我劝你趁早别学,浪费时间,你要是不相信你所干的工作,我劝你趁早别干,浪费生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说的也是这个意思,你不相信的人,你也最好别用,用了有你后悔的时候。读书有时也图一乐,估计也没人会没事儿去读一本他压根儿不相信的书,那是折磨自己。
第二个问题,你会不会用?这世界上有个规律,叫量变引起质变,很多人拼命读书,认为读的书越多,自己就越懂得道理了。其实还有一句话他们给忘了,叫"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道理最终靠的是"行"。中国式的应试教育最悲剧的就在于此,残害了多少代人,大家要说智力其实都差不多,除了天才和智力障碍患者,绝大多数人都在平庸这个层次上上下下。要想不平庸?其实就一条,要学会思考完了去实践。这个道理用数学一解释很容易明白,假设知识可以量化,一个大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是1000,其实践转化率是10%,那么真正能用的只有100,一个初中毕业生的知识储备量是300,但其实践转化率是80%,240是100的2.4倍呢,要不怎么很多人经常骂大学生没生活常识还不如中学生呢?很多人读书读到博士,越读越迂腐,越读越傻,就是在知识转化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给自己看病的水平很重要,要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和医生号准了脉一样,不要病急乱投医,也不要气馁,把脉络梳理梳理清楚,每个环节都思考一遍,慢慢儿的就能找到病根儿了。
第三个问题,我还没想出来。这第二个问题就让我想破了脑袋还没做好呢,你说我怎么会知道第三个问题?那是以后的事儿了。读书不为别的,就是为了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别瞎想能悟道了,这辈子能活得舒坦点儿已然不错了!不要总是阳性思维,阴性思维不能少,想走正路其实就是别走邪路,同志们!
原文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43566359
无疑,每一本书都在谈论特定的问题。
当我们心中,当我们心存某方面的疑惑并带着某个特定的问题去读一本书的时候,会使自己更加主动的思考。
思考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而我又该如何思考问题??这个问题作者给出的解释可信度强吗??如此反复地追问下去,我们便能快速的读完这本书,甚至更快的解决某个问题。
其次,社会是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组成的,这一点不可否认。
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好处是将你的问题融入到整个社会的问题当中,能够让自己尽早地参与到社会当中去,这样你也不至于和这个社会脱节。人们之所以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有如下两点:
一、书生关注的问题和社会上关注的问题脱节了,书生的问题是书生的,社会的问题是社会的。二者关注问题的焦点并不一样。书生无法解决社会上的问题。
二、书生满脑子是“之乎者也”只沉浸在书本的知识当中,完全不关心社会中的问题,头脑里压根就没有问题意识。
如此一来,“百无一用是书生”便真的被坐实了
最后,想说的是我们要带着问题去读书。在阅读的过程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践行到底。
原文链接:https://www.douban.com/note/409387332/
一、读书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少犯错误,错误少了,自然就正确,阴阳的道理又一次的体现。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读,能看出不同的世界来,就如一本红楼梦,有人读出爱情,有人读出政治,就像不同的人看两只鸡打架,有人只觉得有趣,有人竟看出生物竞争来,有对错高低吗?我看没有。只是看出这"法则"或"规律"来是特别重要的,现象背后的本质才是根本。书中即使没有规律性的总结,也有现象或经验的陈述,后者可以促使我们去"悟"去"发现"。让头脑保持清醒,心保持平静,非常关键,这才是读书这件事的价值的最高体现。
二、读书需百无禁忌,神农尝百草,没有被"毒害"过的青年不是"好"青年。读书也需出麻疹,没有接触过病毒,没有获得过免疫力,一味的只读"好"书,这是在戕害自己的身体。百毒不侵是读书人的最高境界,最后一杆秤永远在你心里,而不是谁的书里。这人生许多事,不光是读书,都需要出出麻疹,就不一一列举了,说得直白些,没出过麻疹的同志,是看不出真金和镀金的差别的。
三、要具有怀疑精神,但怀疑不是瞎怀疑,而是合理的怀疑。特别是所谓的"逻辑",人类的认知和观念的形成,是有一套固定的模式的,很多时候所谓错误的知识和所谓正确的知识所使用的模式与逻辑是相同的,这是尤其需要警惕的。这是根子上的问题,也是革命的对象。
为什么阅读之后需要有输出?
我的回答:输出是对看完书之后,对书中内容和自我相融合的整理。
网友回答:
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422b24574afd
阅读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唯有输出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输出也是检验我们对阅读书籍内容的理解。这也是我每天坚持阅读之后写作的一个原因,通过写作的输出倒逼自己整理书中的主要内容及思想,那么在以后应用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56119942111284
1、输出就是成长。输出是一个计算机术语,可以与产出、贡献类似。一个人的价值,就在于TA的输出能力,具体又体现在输出质量和输出数量。所谓的成长,就在于提高自己的输出能力。当你输出质量和数量提升后,你的输出能力就提升了,也就意味着你成长了。这里的输出是广义的,包括说、演、写等,意即一切可以影响别人的内容。
2、输出倒逼输入。以写作为例,当你要把思想、方法、观点,落实成白纸黑字的时候,你才会明白,其实你的理解很肤浅,其实你所知并不多,其实你的表达力很不够。如果没有写作这种输出,你还会沉迷于你自己“其实还不错”的假象。只有通过写作直面自己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你才有足够的动机去学习。难以养成读书的习惯,核心原因之一在于你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有多差”,而写作就是判断自我能力最好的试金石。
以下部分是分享会的主要内容,对我比较有启发的是悬置问题、悬置价值两个方法,因为之前我看过古希腊怀疑主义哲学流派,其中提到的“悬置判断,不做任何肯定的结论。”让我印象深刻,没想到被老师应用到了读书当中。
1、读不懂,怎么办?
对抗难懂的机制
悬置问题:加(括号)法
2、太忙了,没空读,怎么办?
悬置价值:给自己留一点节庆时间
阅读的目的是为你所用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批点成书
划线:圈点读书法。
划线圈点动作本身就能让大脑留更多时间在内容上,更容易记住。
点赞:一个妙字
发弹幕:跟作者和读者聊天
写总评:记录自己的感想
把别人的书,都成自己的书
面对任何难题的时候,你都不是孤身一人
把书里的洞察力,内化到你的素材库
4、唐诺问卷-找到自己的阅读DNA
1.马尔克斯推荐的书,和百万人投票选出的书,你会买哪一本?
2.重读有必要吗?
3.如果注定流落荒岛,你只能带一本书在身上,你会带哪一本?
4.买错书,你会懊恼吗?
5.为什么也要读没那么经典的书?
6.书读不懂怎么办?
7.请说出一件因为阅读而发生的美好的/记忆深刻的事。
8.你喜欢在什么地方(场景)阅读?
9.你心中理想的书店长什么样子?
10.太忙了没空读书你会怎么办?
11.如何寻找你的下一本书?
12.你认为,阅读带给你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13.你有没有自己独特的阅读方法?
14.你觉得读小说有什么用?
评论